膏剂是我国中医学的古老剂型,其渊源久远。
清末名医徐大椿曰:“汤药不足尽病,用膏药贴之,闭塞其气,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,通经活络,或提而出之,或攻而散之,较服药尤为有力。”
膏剂疗法在治疗中有着奇效。2018年,太原市迎泽区中医医院褥疮·烧伤科的“麝香拔毒膏制作技艺”入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2019年,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麝香拔毒膏属于中医“黑膏药”的类别,是清光绪年间襄汾县名医赵廷祯研制的一剂外用剂型,传承130余年来,在五代赵氏人手中先后延变出“痄腮膏”“生肌愈合膏”和“外科回阳膏”,针对不同体质、不同辨证的溃烂患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组方,治疗效果在患者和同行当中颇有口碑。
如今,麝香拔毒膏疗法也成为迎泽区在中医外治领域的一张名片。
早在《山海经》中就记载了羯羊脂,用于涂搽皮肤以防皲裂,可以说是最原始的膏药。在战国秦汉时期出现的医学文献《黄帝内经》、《神农本草经》、《难经》等著作中都有关于膏药的记载,起源地应该在今河南省黄帝湾附近。《黄帝内经》中记述了“豕膏”,“痈发于嗌中……合豕膏,冷食,三日而已。……涂以豕膏,六日已。”《内经至真要大论》:“摩之、浴之、薄之、劫之、开之、发之,适事为度。”其中所指的“摩之、薄之都是后代膏药的滥觞”。这时的膏药,是猪脂膏之类的软膏。《内经》中记载了一种猪脂膏之类的软膏,称之为“豕膏”,用于涂治腋部小溃疡。
魏晋时期炼丹术盛行,膏药被当做一种炼制仙丹的副产品而著称于世,由于色黑,又被称作黑膏药。到了南北朝时称膏剂为“膏方”或“薄”。唐代也有“摩膏”的称谓。明清时代将唐的“煎”改称为“膏滋”或“膏”,并纳入了膏剂的范畴。这样,的品种更加丰膏剂富了。随着历史的发展,膏剂的用途逐渐扩大,不但治外病用膏,治内病也用膏。
进入唐宋时膏药贴的制备逐渐完善,医药大为兴盛,膏药的种类随之越来越多,治疗的范围也越来越广,有的用于跌打损伤的止痛散淤,有的用于脓肿疖子的“抽脓拔毒”,得到广泛使用。
直到明清时才成为普遍的用药之一。缪希雍《炮炙大法》说:“膏者,熬成稠膏也”;龚云林《寿世保元》:“膏者胶也”;都反映了膏剂的形态。到清代,膏药已经发展成为普遍的民间医药,是常用的外治措施之一。金庸武侠小说中所说的黑玉断续胶,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。吴师机《理沦骈文》中,对膏剂的方药、应用和制备工艺均进行了专门的论述,并创造出了白膏药、松香膏药等膏剂类型。随着对透皮膏系统的研究迅速发展,外用膏剂的应用范围也更为广阔。
到了近现代,由于汤药的发展,特别是抗生素的出现,传统膏药的使用面大大减少。现代工艺的橡胶膏出现后,几乎真正的传统膏药已绝迹,只流传在民间。
褥疮已经成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常见疾病,多发于长期卧床的老年人中,其临床症状表现为身体局部溃疡以及大面积坏死,由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身体较差,机体退化严重,长期卧床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护理,很快就会患上褥疮。
早在1880年—1885年(光绪六年—光绪十一年),襄汾县(古称“太平县”)清朝地方名医赵廷祯,研制成功一种中药膏剂,用于医治此症。该中药膏剂精选三十余味中草药,其中涉及部分名贵中草药,采用古法黑膏药制作技艺加特药炮制而成,具有抗感染、止疼痛、拔毒、祛腐、生肌
江苏袁某褥疮的典型病例 |
袁某,女,68岁,江苏人,因脑出血引起卧床,患褥疮...[详细] |
山西太原吴某骶尾部褥疮治疗病例 |
患者吴某,女,81岁,山西太原人,主因脊髓空洞炎...[详细] |
辽宁抚顺张某褥疮的典型病例 |
张某,女,74岁,辽宁抚顺人,因脑溢血引起卧床...[详细] |
太原褥疮专科医院[太原市迎泽区中医医院褥疮烧伤科,公立非营利性二级中医医院,省市医保定点医院,城乡居民医保定点医院] 地址:山西省太原市双塔北路95号
电话:0351-5252173 手机:13403512755 专家微信在线咨询:13403512755 E-mail:sxrc999@126.com
版权所有(2008-2021) 太原褥疮专科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.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本站拥有图片资料的版权!太原市市级中医重点专科,太原市市级中医护理重点专科